丢丢娱乐网 >> 恭僖禧

成分党配方师教你看化妆品成分表配方的常见误解都在这萧敬腾

2022-08-12

成分党|配方师教你看化妆品“成分表”,配方的常见误解都在这

访客

综艺节目

2020-03-04 21:05:11

前段时间,我写了篇身体护理的文章,后台很多小可爱都觉得我不像直男...咳咳,给你们个眼神自己体会。

本人其实在言安堂呆了挺长时间的,作为一个有些配方经验的配方师,关于配方表和成分党,我也有些想说的话。一提起成分,成分党们对各种活性物的功效,其实也都搞得门清了。宝洁当家花旦小白瓶,欧莱雅人气鲜肉小黑瓶,随便说上一个,不少人连活性物浓度都如数家珍。

那还需要我说什么呢?别急别急,先说一句话,如果成分表那么一刀切地容易解读,那么咱们配方师真的早卷铺盖走人了。所以成分表里面还是有点学问的。

一般情况下,大家会从三个途径看成分表:产品包装、美丽修行APP、国家食品药监管理局-数据查询。而对于大家来说,假如之前没有用过某款产品,那怎么从成分表读取产品信息,降低选错的风险呢?

成分表虽然能帮我们快速了解产品护肤品成分表,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存在,尤其是一些产品的信息,仅凭成分表是得不出来的。接下来我将以几个纬度对大家简单说说如何更理性地解读“成分表”:

关于是否致痘

很多初级成分党第一眼可能会看:标红心、看致痘成分、防腐剂,也会点开具体成分看下这个成分的描述。说到致痘成分:矿物油、硅油、大部分乳化剂、防腐剂、香精等总会被标上致痘,也会有很多人一旦爆痘就各种嫌弃,我就是用了这个产品,有什么成分就爆痘了,一生黑!

曾经有一句传媒行业里的话很经典:媒体会报道真相,但他们只会选择性地告诉你真相,这句话在化妆品行业同样适用。

比如致痘成分就是这样被标示的。关于致痘成分的评估,最初是美国皮肤病协会用统计学计算概率,做出来某物质的致痘潜力,再标识出不同的等级。后来,被一个极具争议的“EWG”组织所引用,放了许多危言耸听的话,反正各种撕逼吧,不过他们的出发点还是好的。

说实话,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,这个致痘等级是直接用原料在人体模型上单独测试的。但化妆品中根本不会直接扔几个原料给你用。而且,测试中致痘的成分不一定在配方运用中会致痘,比如香精致敏等级很高,但是添加量却很低。

香精不像大家想像中是单一成分,其实香精的成分特别复杂,产品成分表里一般只标识了香精这个词,而且一律把风险标示为8,也不太合理。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,以前比较容易致敏的香精大多都被淘汰了。另外,现在欧盟也要求引起敏感的香精成分标出来,供大家参考

香精的标示

图片第一排为香精标示,以下几排为香精中容易致敏的成分

关于配方体系

比如说吧,当你入了一瓶号称加了15%VC的精华,看着是不是很美好?但是VC这玩意儿,怕光还怕空气氧化。可如果是水剂配方,又没避光隔离措施的话很容易被分解,那VC放里面还有个啥用。

举个栗子,某产品包装是普通滴灌透明精华瓶,排名第三加了纯VC,含量比较高,但纯VC在这个体系内根本就没办法稳定,整个就是糊弄你玩玩儿的,别当真。当你明白了成分的特性,透过成分表就可以明显看出一些虚假端倪,不被忽悠。

关于配方表背后的原料

举个栗子:大家都知道芦荟提取物,在某红书上被吹得超神:去黑头闭口不在话下,修复美白更是手到擒来,痘痘遇上它只要分分钟就KO,没有万能芦荟提取物做不到的事。这牛皮吹得我也是五体投地,不过它的主要功能只是舒缓保湿而已,真没那么神。

但芦荟提取物不像大家想的只是一种,背后是多如繁星的种类,有的芦荟提取物在成分表里排名非常非常靠前,甚至宣称添加92%,但其实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水,有效的只有0.5%、1%等等。

而有的在成分表里排名很靠后,可能只加了0.1-0.5%,但这0.1-0.5%就是实打实的了,不玩那些假把戏花花肠子。在这种情况下,单看成分表的排名高低就容易被忽悠,所以有时候也需要辩证性的看宣称添加,对于期待值也好有个底。

对于刚入门的成分党而言,关注成分表,能快速了解到产品信息与宣称功效是不是一致,心里也就有了底。不像大火的泰国某某VC水,瓶身上写了巨型VC俩儿大字,可根本一点VC都没有,这忽悠人能力我也是服气的。

关于原料等级

另一种情况,就是原料的纯度问题,一些相同的原料也有不同等级,就像菜市场里的菜,新鲜的更贵,烂菜叶子几乎不要钱,可是做成菜端上桌子后,一般人就很难分辨出谁家是真材实料,谁家是烂摊子工程。

比如洗发水里面经常添加的PEG表活,里面会不可避免的带入二噁烷副产物杂质,这类副产物由于含量太少,对于产品的表现力或者使用感不会产生影响,但在选择原料时,就要求尽可能的选择高等级的原料,尽量降低杂质含量。因为二噁烷达到一定剂量水平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,甚至有致癌风险。

当年霸王洗发水的风波源头就来自于它,也导致诸多品牌比如海飞丝、沙宣等纷纷在微博上给予澄清,所以最后也影响了化妆品行业,新的品牌也没必要主动高含量添加这一物质,现在很少有品牌产品,会把PEG类表活或者聚乙二醇类保湿剂添加在成分表第一、第二的位置,少量添加是没关系的,不用太惊慌。特别高含量的PEG敏感肌就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吧。

总体来说,正规大厂对原料、生产的把控更加严格,当然也希望更多良心的品牌坚持在原料、配方上精益求精,随着时间的沉淀,是金子总能发出光芒的。

关于产品添加浓度

一般情况下,>1%含量的成分,往往是基础保湿剂和一些油脂护肤品成分表,比如甘油、丁二醇、辛酸/癸酸甘油三酯、硅油等。VC、烟酰胺、水杨酸等功效成分根据配方经验及品牌资料大致可判断其浓度。。

纯VC功效添加一般是5%-15%,VC衍生物可能也差不多这个比例,不过往往会跟其他活性物配伍添加。如果作为协同抗氧化,0.5%VC也能起效。

烟酰胺功效添加一般是2%-10%,同样也可能会有配伍添加。比如大家喜爱的olay prox小白瓶,也会放点糖海带提取物、甘油这样的,跟烟酰胺组个队协同增效,这也是Olay的专利技术。

水杨酸一般是0.5%-2%,宝拉用大量的多元醇溶解,其实是有一些刺激性的。博乐达做的超分子水杨酸缓释技术,刺激性就降下来了,但肤感可能会差一些。

其他的,比如维A醇、白藜芦醇、泛醌、艾地苯、377、积雪草苷、甘草酸二钾、各类寡肽、多肽等活性成分,在低浓度就可以很好的起效,单单从成分表里,很难看出功效成分的添加量是不是到了起效浓度,还是假把式玩套路的。这就需要做一些功课了,比如品牌方资料,或者原料商资料,普通人很难单从成分表就看出个1234来。

当然这时候,原料桶的部分的诚实就在此刻表现出来了,他们会直接告诉你他们加了多少,但更细节的,其实他们也不会透露太多。

关于如何判断成分添加浓度

大家都知道,中国法规要求药监局备案成分表需要从高到底排序。这个品牌备案排序一般不敢乱搞,但也不排除一些不靠谱乱搞的品牌,这个就需要国家监管来惩罚它啦,这里不赘述。

但是,注意点来了,在产品包装上,低于1%的原材料排序,按照法规是允许打乱的。有品牌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配方权益,也有可能是为了配方成分表更好看,以应对现在更聪明的消费者。俗话说: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;你有了政策,我再想一个对策。

所以呢,大家可以多看看国家食品药监管理局-数据查询,来得到更准确的信息。不过化妆品浩如烟海,很多没在国内上市的国际产品,是没有被收录查询不到。这时候退而求其次,CosDNA、美丽修行App查看一下成分表也比没有好。

总结

总的来说,对成分表的研究热潮,是我们时代发展,消费更理性的证明。护肤品也不再像以前那样,总是搞些神神秘秘的故事和情怀,兜售些没有边际的美丽梦想罢了。

可是,我们在看成分表的时候,也不要陷在知识的误区里,对产品或成分抱着偏见或误解,借用张婉萍教授的一句话:

“任何时候,化妆品的核心都是化妆品配方,离开化妆品配方与基质,再好的原料都没有用。原料在不同基质下,怎么应用,有什么差异,这些都离不开基质核心。”

PS:关于配方知识的常见误解,和正确解读姿势,大家还有想知道的吗?

养血生发文章

流感症状

流感症状

健康饮食

生发知识讲堂

友情链接